2019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统考:《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》试题答案解析
- 时间:
- 2019-11-25 11:28:46
- 作者:
- 尚老师
- 阅读:
- 来源:
-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




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
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(初级中学)参考答案及解析
注意事项:
1.考试时间为120分钟,满分为150分。
2.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、作答。在试卷上作答无效,不予评分。
一、单项选择题(本大题共15小题,每小题3分,共45分)
1.【答案】A。解析:A项,曹操《观沧海》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,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;B项,张养浩的《山坡羊·潼关怀古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;C项,杜牧《泊秦淮》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;D项,李商隐《无题·相见时难别亦难》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,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苦闷。故本题选择A项。
2.【答案】C。解析:A项汪曾祺《昆明的雨》作者选取昆明雨季最有特色的事物,表现了作者四十年后对昆明的雨的怀念。B项宗璞《紫藤萝瀑布》文章写于1982年5月,当时弟弟身患绝症,作者非常悲痛,徘徊于庭院中,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,睹物释怀,由花儿自衰到盛,转悲为喜,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。C项叶圣陶《苏州园林》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,概括出数量众多、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,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。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,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。D项梁启超《最苦与最乐》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,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,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,提出人生在世,必须要对家庭、社会、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,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。故本题选择C项。
3.缺失
4.缺失
5.【答案】C。解析:A项“奔”动词活用为名词,飞奔的马。B项“东西”名词作状语,向东向西。C项“凄、寒”使动用法,使……感到凄凉,使……感到寒冷。D项“转”古义-量词,今义-动词,转动。故本题选择C项。
6.【答案】B。解析:《记承天寺夜游》主要描写了作者在承天寺中庭与张怀民“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”的生活片段,运用了记叙、描写、抒情的方式,展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,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,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。文中并无“托物启志”手法的运用。故本题选择B项。
7.【答案】D。解析:A项以花鸟拟人,感时伤别,花也溅泪,鸟亦惊心。B项生动的比喻,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,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,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。C项运用了对偶、拟人的修辞手法,生动写出早起的黄莺鸣叫着争相飞向向阳的枝头,新来的燕子忙碌着啄泥筑巢。D项“黄”代指黄狗,“苍”代指苍鹰,运用借代的手法。故本题选择D项。
8.缺失
9.缺失
10.缺失
11.缺失
12.缺失
13.缺失
14.缺失
15.【答案】D。解析:A项,活动目标(1)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有关交友之道的名言,并识记其中10则,体现了联系生活实践,力图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。B项,活动目标(1=5)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。C项,五个活动目标明确,操作性强,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。D项,设定的五项活动目标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,而不是知识的掌握。故本题选择D项。
二、案例分析题(本大题共3小题,第16题20分,第17题8分,第18题12分,共40分)
16.【参考答案】
(1)
优点:
①一致性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,与所讲授的内容《最后一次演讲》相一致、整体的风格情感相一致,突出了导入和课文之间的相关性,引起注意,迅速集中思维。
免费领取教资笔试/面试/普通话备考资料> >